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 |
10519 湖北文理学院 |
学位授权点代码及名称 |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
学位授权点级别 |
硕士学位 |
一、总体情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1998年招收本科生,2007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批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0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获批为省级教学团队,2020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承创新学科群获批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语言学课程群教学团队获批为省级教学团队。2023年本学科“人文浸润、实践融通、赛创进阶,构建应用型文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教学成果获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二)学科方向
1.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领域:一、当下语言生活与语言状况研究;二、方言研究;三、语言信息处理的应用研究。特色与优势:已形成当下语言现象解读、区域方言与语言保护、区域语言文化等比较优势。
2.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领域:一、地域历史文化文献整理与研究;二、地域文学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三、简帛文献整理与研究。特色与优势:已形成地方志整理与研究、襄阳民间文学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简帛医药文献整理与研究等比较优势。
3.050105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研究领域:一、中国古代辞赋研究;二、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三、中国古代诗词研究。特色与优势:学术领域稳定,在宋玉辞赋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文体批评研究、乐府诗研究、襄阳唐代诗人群体研究、明清诗词研究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4.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研究领域: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二、中国抗战文学研究;三、影视传播研究。特色与优势:在鲁迅研究、莫言研究、襄阳作家群体研究、抗战诗歌研究、影视传播策略研究等具有较大影响。
5.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主要研究领域: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二、比较诗学研究;三、外国作家作品研究。特色与优势:已形成经典作家文艺思想研究,中外当代文艺美学大家比较研究,易卜生、海明威、梅里美研究等特色领域。
(三)研究生人数
2021级14人;2022级16人;2023级12人。
二、培养目标与标准
本学位点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道德情操高尚、学术底蕴深厚、创新能力强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旨在培养掌握厚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理论分析、综合、思辨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能全面把握中外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了解和掌握文学或语言学研究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成为能够独立从事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或语言学研究与教学,文化教育艺术事业管理、对外文化交流或其他社会行政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标准
1.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
2.具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4.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师资队伍稳定整齐,力量雄厚。2023年本学位点通过引进(博士1人:魏欣)、外聘(“隆中学者”2 名:刘刚、王春辉),不断充实和壮大学科队伍。截止2023年底,学位点有专任教师35人(含导师26人),其中博士24人、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专任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结构合理,呈年轻化态势,具有强劲的学术冲击力。
四、学科平台
现有省级以上学术研究平台3个(鄂北区域发展研究基地、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汉江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学术研究平台6个(宋玉研究中心、孟浩然研究所、唐诗与襄阳研究所、刘秀研究所、荆楚艺术研究所、区域语言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会挂靠学院。
五、学术成果
本学科2023年共主持科研项目国家级8项,省部级6项(结项2项:郑晓锋、樊义红);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SSCI、SCI、CSSCI、C扩及北大中文核心论文12篇。胡小林负责编纂的《全清词·嘉道卷》第13册、第27册(共30册,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科研到账经费纵向60.7万元,横向 97.51万元。
六、社会服务
本学科刘群调研报告被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采纳,并当选为湖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高新伟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讲授《孟浩然的诗歌人生》,彰显了传播人文思想、述说田园诗章的意气方遒,增强了跨区域、跨文化的学术交流,提升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获得社会捐赠10万元。
八、学术交流
2023年,本学科主办或承办了4场学术会议:2023年5月“孟浩然新田园诗论坛”、2023年10月“艾子长篇小说研讨会(10月)”等。学科团队成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8人次,刘群、胡小林、秦军荣、樊义红、李骜、孙德贤、马婷婷、袁仕萍等多位教师在会上或宣读论文、或阐述观点、或主持发言,增强了学科建设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九、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2023年,本学位点充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在学位点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生教学建设与管理、研究生学术交流、研究生德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效果等六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现将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如下:
(一)在学位点建设方面,中国语言文学学位点建设稳中有升。
本学位点已经开始按照《中国语言文学评议组2023年专项核验工作方案》的指标体系和相关要求,着手准备202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专项检验工作。
(二)在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导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取得优异成绩,导师第一责任人落实力度不断加强。
本学位点积极开展导师遴选、培训和考核工作,提升导师队伍素质,狠抓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落实。新增校内导师3人。进一步加大导师培训力度,组织导师参加“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湖北文理学院教师能力全面提升专题研修班”等网络培训和学校线下培训共计80人次,超过历年导师培训的人次。在学校每3年进行一次的导师聘期考核暨优秀导师评选中,本学位点2023年评选出湖北文理学院优秀导师1人:陈波。
(三)在研究生教学建设与管理方面,研究生教学管理规范有序,研究生教学建设和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有力保证。
本学位点积极开展2023级12名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国家形势政策与安全、校规校纪、心理健康、学业规划、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培养方案解读等内容。
在规范管理方面,按照培养方案要求,所有课程开齐开足。要求授课老师严格按照课程教学方案开展教学,认真填写《研究生课程教学记录册》,保证研究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2022-2023学年度第2学期,2021中文开设了15门专业选修课,2022中文开设了10门专业基础课。2023-2024学年度第1学期,2022中文开设了13门专业选修课;2023中文开设了7门专业基础课。
同时,按照《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成立院级研究生教学督导团队,加强研究生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根据研究生教育调查问卷收集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教学过程和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查核实后形成具体的整改落实报告,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研究生质量工作项目,一方面有利于我院教师展开研究生教学建设和教学研究,另一方面有效提升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本学位点积极组织申报2023年校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获批1项:王海燕老师的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教材建设”。组织开展2022年校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中期检查工作,2022年获批的2项均审核通过,继续资助。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申报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本学位点2023获批1项:郑晓锋老师指导研究生方瑶“论析美国当代专家理查德·鲍尔斯《上层林冠》中的植物话语叙事”。
(四)在研究生学术交流方面,我院积极搭建各类研究生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交流学习平台,营造研究生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氛围,交流学习的内容包含科研方法、文献意识、论文写作、专题研讨、学界前沿、媒体运营等多个层面。
2023年,本学位点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研究生科学研究文献综述写作大赛,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有针对性地训练研究生关于科学研究文献的检索搜集、阅读分析、归纳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取得了突出成效。
在2023年“研究生学术周活动”中,本学位点开展了“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开展了4次研究生学术讲座(校内:张月萍副教授、李骜副教授;校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丁华明主任编辑、苏州大学曾庆江教授),一方面切实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学术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引导专硕研究生在注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要关注业界发展与动态,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2023年,本学位点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各类重要学术会议27人次,其中7人在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研究生学术交流数量、质量和效果明显增强。主要如下:
于鑫参加“第七届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粤港澳语言生活研究青年论坛”,并发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部地区的语言服务—以美丽乡村尧治河为例》学术报告;任瑞参加“湖北省语言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并发表《“就好了”的隐性否定义及情态表达》学术报告;王爱阳参加“第五届主观化理论与语法研究学术讨论会”,并发表《动结式“V穿”中“穿”的语义虚化》学术报告;方瑶、何红峰参加“张富山、姚启龙小说创作研讨会”,并发表学术报告;易舒悦参加“喻金刚散文集《乡关峥嵘》研讨会”,并发表《以脚丈量土地,真情告白家乡——评喻金刚散文集<乡关峥嵘>》学术报告;王智苑参加“《襄阳民间文艺》丛书研讨会”,并发表《小切口大文章 小故事大情怀——读<襄阳民间文艺(第二辑)>》学术报告,等等。
(五)在研究生德育方面,始终遵循“三全育人”,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育人引领育才,深化“爱读书、爱锻炼、爱公益”实践,不断提高学生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
学院党委建立健全研究生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党支部有固定活动场所,打造党员事迹及活动展览文化墙;严把入党环节,并制定相关制度,研究生党支部通过“引领+”“驱动+”“协同+”“标准+”“创新+”“典型+”的具体工作举措,建立了研究生全覆盖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于2023年7月获批“湖北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
学院开展研究生“学雷锋”“携手共进 争做时代文明新人”主题论坛2场;开展“青春奋进勇当先 学习雷锋志愿行”“感悟初心使命 弘扬革命精神”实践活动2次;打造中国语言文学学生易舒悦原创诗朗诵《唤襄阳读书之风》,组织20多名研究生排练并参与市级文化展演活动2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
(六)在研究生培养效果方面,在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取得一定成绩。
中国语言文学14名研究生全部通过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答辩,顺利进入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阶段。2022级16名研究生已经确定了学位论文选题,正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佟晋宇获得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国家一等奖,是本届大赛湖北赛区参赛作品唯一获国家一等奖的作品。
2023年,学院顺利开展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优秀集体、优秀个人的评选工作,本学位点评选出国家奖学金1人、优秀研究生4人、优秀学生干部3人、优秀公益实践团队1个,极大地增强了研究生学习科研的自信心。
(七)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1.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和优势有待进一步凝练。以后要充分学习国内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特色凝练的成功经验,发挥我院三个学位点在学科分布上互相支撑的优势,打造院内三个学位点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逐步形成我院研究生培养特色和优势。
2.湖北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成效不明显。要进一步加强以党建带团建、带班建的理念,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党支部机制体制建设、党支部品牌活动创建、党员先进典型树立等多种形式,为湖北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审核评估工作、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申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研究生先进典型的选树需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引导研究生参加格桑花支教、雪莲花支教以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及大赛,选树研究生先进典型代表,力争实现研究生获得市级以上荣誉或表彰,通过“典型+”的方式,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十、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继续稳步提高生源质量,争取适当扩大招生规模。
(二)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管,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撰写、预答辩、盲审、答辩等环节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三)加强本学位点“湖北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力争申报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