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学院 通讯员 姚敏婷)为参加2019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主办的“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活动,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们积极展开微电影(含纪录片)的摄制,完成了《月在他乡明》、《大山里的读书声》等多部微电影作品。
文学与传媒学院杨铮与李志方老师带领广电编导专业16级的王静雯、李一帆、龙皓月、岳守祥、陈岑梅、李梦琪、董瑞韵、刘家旻等8位学生从3月开始共同拟定作品《月是他乡明》的策划案、撰写分镜头稿本,筹划开展了多次留学生文化参观、访谈、医院见习的活动,为纪录片的拍摄积累了大量素材。本片讲述了来华留学生们来到中国这片热土,与本土社会交互、磨合的故事。真实展示了来华留学生们如何跨越语言的难关、文化的隔阂,与这片热土建立起灵魂的纽带,以一颗拳拳热忱之心,拥抱这个遥远的国度的历程。暑假期间经过后期多次走访专家,不断修改完善,完成了此纪录片的摄制工作,并提交到2019“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参赛。

《月是他乡明》拍摄人员合影

《月是他乡明》拍摄现场
支教题材的纪录片《大山里的读书声》也于暑期完成摄制。本片讲述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歇马镇的官斗小学,年轻大学毕业生小张老师的支教奉献经历,并通过小张老师的视角反映了贫困乡村存在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薄弱、师龄断层的种种问题。该作品主创人员是18级广电章志文、贾淼淼与编导专业的龚静、徐熙蓝、周元媛、姚敏婷、张锦博、杨靖雨等同学,此片以关注社会热点的选题、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再现与创新性的艺术手法,曾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赛的二等奖。
杨铮老师表示:“在暑期摄制一系列微电影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升、强化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了才干,同时通过走入社会、走入乡村,在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亦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