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赴散文研讨会,助力襄阳文艺事业发展
来源:    上传时间:2023-03-13

文传学院师生参加喻金刚散文集《乡关峥嵘》研讨会纪实


311日,湖北文理学院文传学院与襄阳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及保康县文联在保康共同举办了喻金刚散文集《乡关峥嵘》研讨会,文传学院党委书记李定清、院长刘群及部分师生、市文艺理论家协会部分会员、保康县文联、县作协及文学爱好者共40余人参加研讨会。保康县委宣传部领导应邀出席。研讨会由党委书记李定清主持。

作者喻金刚分享了自己的散文创作体会。他谈到散文创作缘起于少年时代对《三国演义》《三侠五义》等多卷本传奇故事的兴趣,读得多了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小作文经常被老师在班上表扬,更激发了自己写作的梦想。他认为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和肯定是最大的动力。及至参加工作,进入社会,生活的阅历多了,对散文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认为散文创作就像是一个爬山的过程,爬上眼前的山,发现远处还有更高远的山在等着,喘口气,就想着再往上爬一爬。在这个过程中,有收获,有积累,就有了写作的持续动力。还认为要写好散文,是件非常难的事。散文既要注重对生活对事物对人性的观察与思考,更应对相应的经验、道理、哲理进行提炼与表达,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考验作者的领悟力和思想深度。

喻金刚谈到散文集《乡关峥嵘》成书过程,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最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面对日新月异的山乡巨变,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把保康美丽妖娆的山水表现出来,把当下保康乡村在新时代的嬗变与发展记录下来。于是写下了《花海重阳》《穿行妖娆小村格栏坪》《神奇尧治河》《水墨大畈》等文字,都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书写对象的“山水写意”部分的重要内容。沉甸在记忆中的旧事物,是每个人容易勾起的影像,少时爬过的山,走过的路,吹过的风,做过的事,见过的人,都会成为最值得记述的文字和文字里最有意味的内容,情之所向,于是便写下了《乡间野果》《春的野菜拼盘》《腊月的乡村》《小村之恋》等习作。这些构成了书中“乡梓风情”的部分篇章。这些习作可能不够成熟,也许显得稚嫩,算是自己心路历程的历史见证吧。

在研讨环节,发言者众,既有来自70余岁的德高望重的老者,又有20出头风华正茂的青年;既有来自高校的教授和襄阳知名作家、又有小学教师和本科生硕士生。来自我院的教师陈晓燕、王海燕,硕士生易舒悦、本科生冷文静等先后发言。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多个角度分析散文集《乡关峥嵘》的得失,既高度肯定喻金刚散文创作中的优点长处,也当面直陈散文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

陈晓燕从中国农村乡土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辨识喻金刚的散文创作与传统乡土文学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在“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时代呼唤中,作者对中国新农村的人、事、景、物的热情讴歌和赞美,在农村旧貌换新颜中感受和体味着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少有传统文人的流水易逝、悲悯感伤的情怀,更多的是激情澎湃,声情并茂地抒写保康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妖娆明丽的山水草木。同时,陈晓燕认为,我们生活中并非只有美好,忧伤、痛苦、不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从文学要表现生活的完满性方面来说,这是个小小的遗憾。另外,作者以 “采风者”、“访问者”的身份和姿态进入乡村,难以真正深入到乡村社会的内在,故而作者也难以在书写上抵达更深的层次。

李玉鸽从“纪实”和“写意”两个角度,对喻金刚的散文进行了评点。从纪实的角度看,他认为喻金刚是保康山水美景的歌者,是一个看风景的人,他以其文字记录他在家乡山水之间的行走,记录所亲历的风景,其文体近于通讯、特写、报告,情感热烈、欢快,是对新时代保康的热切歌唱。从写意的角度看,喻金刚不再是看风景的人,而是曾经在场的亲历者,以物为线展开叙事,述说内心情怀,回忆、怀念、感恩等等,甜蜜中夹杂着淡淡的忧伤,这是对过往岁月的回眸与眷念,想要表达的是乡愁,这部分篇章更接近于散文的本质。由此,李玉鸽认为,散文是说我的艺术,最具自我性。如何在散文中追寻独特、彰显自我,是散文写作者的共同追求。同时,他还认为,散文写作不能仅流于对事物表面的简单摹写和对情感的直白抒发。优秀的散文一定是由表及里,含而不露,韵味悠远,令人咀嚼难忘的美文。

王海燕认为乡土散文在新世纪的流行,可以看作是乡村现代转型加速化的必然结果。她把喻金刚的《乡关峥嵘》置于几千年传统的乡土中国快速向城乡中国转变的宏大场景和历史趋势下进行考察,肯定了作者对乡村物象美好诗意的回忆中表达出的浓郁的乡土情思。在对各种野菜瓜果、传统手艺人、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农耕工具、节日庆典仪式及美食等乡土风物的回忆书写中缅怀逝去的精神乐园,体现了乡土散文的共性,写出了乡土散文的“旧貌”。而《乡关峥嵘》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还描摹出了21世纪乡土世界的新质。现在的乡土是工业文明、科技文明、生态文明进步下的乡土,是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下日新月异的乡村。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个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新乡村,油菜花节、茶叶文化节、蓝莓节层出不穷,田园亲子游、菜地租种体验等新兴的休闲旅游方式正在打破城乡之间的隔膜,呈现出城乡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美好前景。同时,王海燕还认为《乡关峥嵘》中的作者融知识分子身份、下乡干部身份、游子身份三者于一体,三者交错互补,呈现出有意味的搭配,在情感传达上表现出“下乡”和“回乡”的细微差别。当然,王海燕也提醒作者,在欣欣向荣的画面与欣欣可乐的情感中是否还有被遮蔽的另一面呢?作者是否需要更多一些反思精神和忧患意识呢?如果作者在叙写风物时多些历史之思、文化之思,散文的阅读效果将会更好。

李宪国和李树德两位老师做了即兴发言。他们对喻金刚在散文创作中表现出的才情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散文集《乡关峥嵘》情感表达丰富,精神昂扬向上,语言灵动活泼,显示出作者较好的写作功力。同时也指出了散文集存在的问题,如写景状物重外在描写而轻内蕴挖掘,再现生活多歌颂赞美而少忧思悲悯,倘若作者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在散文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次在保康举办本地作家作品研讨会,是湖北文理学院文传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研讨会,锻炼促进学生成长的难得机会;也是文传学院参与地方文化建设,践行文艺志愿者服务精神,助力襄阳文艺事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 [版权所有]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鄂ICP备17002353号-1
  • 湖北文理学院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 邮政编码:   441053

  • 联系电话:0710-3590804

  • 文学与传媒学院电子信箱:   wcxy@hbua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