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辑基础》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代码: zy03305
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
课程总学分: 2+2学分 总学时: 72学时 实验学时:36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系统讲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方法及一般规律,全面讲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原理、程序、方法和具体应用操作与技巧。引导学生从思想道德到技术艺术、从宏观把握到仔细策划等层面认识分析当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所涉及的广泛内容。
2、系统讲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组成及其工作程序,前期摄像与后期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技巧与方法,讲授编辑机的功能、特点、操作要点。引导学生协同作业成立剧组摄制一部完整的影片。通过实际操作摄像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使学生能够对影视作品制作中的各个环节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而能与优秀影视作品相印证,并能分析总结出优秀影视作品的制作方法、规律、技巧。
3、要求学生从思想道德到技术艺术,从宏观把握到仔细策划,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原理、程序、方法和具体应用操作与技巧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广播电视制作系统构成原理、应用方法以及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并能为电视、互联网以及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提供制作精美的视音频信息。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部分:(36学时)
第一章 电视编辑概述(4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职能,电视编辑工作性质、电视编辑的双重影响因素。掌握电视编辑的工作流程、现代电视编辑观念、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特性、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分类、概念、流程。
教学重点:电视编辑的工作流程、现代电视编辑观念
教学难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分类、概念、流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编辑工作的性质
主要讲授什么是电视编辑工作,介绍“编辑”一词在电视行业里的双重含义,让学生理解编辑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
第二节 电视编辑的工作流程
主要讲授后期编辑工作的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剪辑阶段、合成阶段,让学生了解每阶段的重点任务,学会根据节目表达的具体需要来选择编辑方式。
第三节 电视编辑的双重影响因素
主要讲授电视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引导学生理解电视创作既要遵循视听语言艺术的表达规律,同时,它也受到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这一特性的制约。
第四节 现代电视编辑观念
主要讲授现代电视编辑应当重视电视的现场纪实特质、重视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和立体化编辑、重视文字图像的共时性传播、重视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引导学生培养这种现代电视编辑的观念。
第二章 剪辑历史的回顾 (2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影视发展的两种方向,好莱坞制作模式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影视节目制作中“运动”的概念,剪辑概念的产生过程,不同的剪辑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影视节目制作中“运动”的概念、剪辑概念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不同的剪辑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二)教学内容
讲述影视节目制作中“运动”的概念,剪辑概念的产生过程,不同的剪辑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影视发展的两种方向,好莱坞制作模式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 影视中的蒙太奇思维 (2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蒙太奇语言的由来与发展过程。掌握蒙太奇的概念、分类,蒙太奇的画面基础,蒙太奇的表现功能和效果,镜头内部蒙太奇(长镜头)理论。
教学重点:掌握蒙太奇的概念、分类,蒙太奇的画面基础,镜头内部蒙太奇(长镜头)理论
教学难点:蒙太奇的表现功能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蒙太奇的画面基础
主要讲授影视画面的几种表意特性,即客观视像的再现、画外意义的延伸、画面解释的随机性、画面造型的审美性。理解这些表意的特性是蒙太奇充满创造力的基础。
第二节 蒙太奇的心理基础与效果
主要讲授蒙太奇的心理基础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理解其基础是源于观众的视听感受,而蒙太奇技巧的发展与运用是建立在影视技术与艺术以及观众视听感受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的。
第四章 节目编辑中的时间与空间 (6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电视的时间形式,关于空间再现与造型的一些主要观点,人物的空间表现,影视空间变化的发展进程。理解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及其技巧,电视中的时间结构,关于对屏幕空间的认识,关于屏幕空间的形态,画外空间,电影剪辑中表达时间的惯例,最小时间单位,时间的组织,时间的节奏,封闭和开放的空间观念,声音空间等方面的内容;合理跳轴的方法,造成跳轴的原因,可以不考虑轴线的情况。
教学重点: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及其技巧,关于对屏幕空间的认识,关于屏幕空间的形态,画外空间,电影剪辑中表达时间的惯例,最小时间单位,时间的组织,时间的节奏。
教学难点:电视中的时间结构,封闭和开放的空间观念;保持电视屏幕空间的统一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蒙太奇的时间形态
主要讲授影视时间的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结合实例分析探讨叙述时间的四种表现形式及技巧。
第二节 蒙太奇的心理基础与效果
主要讲授什么是屏幕空间,了解屏幕空间的两种形式,即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让学生理解屏幕空间是被重新安排创造的蒙太奇空间,它是立体的、开放的空间结构,画框内外的运动构成了屏幕空间的整体形态。
第三节 用镜头反映空间
讲述三角形原理,造成跳轴的原因,不考虑轴线情况,轴线、轴线规律的概念,保持电视屏幕空间的统一方法,合理跳轴的方法,造成跳轴的原因,可以不考虑轴线的情况。
第五章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2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声音的空间特征与空间表现形式,声画结合及声音处理的形式及方法。掌握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声音分类(音响、解说、音乐)及概念,同期声的概念和作用及其选择和剪辑方法,环境背景声和音乐的作用。
教学重点:同期声的概念和作用及其选择和剪辑方法
(二)教学内容
讲述声音的空间特征与空间表现形式,声画结合及声音处理的形式及方法,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声音分类(音响、解说、音乐)及概念,同期声的概念和作用及其选择和剪辑方法,环境背景声和音乐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 影响镜头转换的形式因素 (8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剪接点的概念、分类、选择方法,景别的影响,选择镜头景别的基本规则和技巧,运动剪辑的基本原理与规则,动作剪辑中的分解法、省略法和错觉法,匹配(形状、色彩、运动、水平线、垂直线、综合等),视点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重点:剪接点的概念、分类、选择方法,运动剪辑的基本原理与规则。
教学难点:动作剪辑中的分解法、省略法和错觉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剪接点的选择
主要讲授五种类型的剪接点,即叙事剪接点、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节奏剪接点、声音剪接点,让学生理解把握好剪接点是剪辑工作的基础。
第二节 景别的影响
主要讲授在画面组接中,景别的变化代表视点的变化,不同景别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叙述效果、情绪效果和视觉效果,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剪辑中考虑景别的影响,掌握景别的功能,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在剪辑中。
第三节 运动的剪辑
主要讲述构成屏幕运动的因素,不同性质的运动对剪辑效果的影响,让学生掌握运动剪辑的基本原理与规则,学会动作剪辑中的分解法、省略法和错觉法。
第四节 匹配原则
主要讲述什么是剪辑中的“匹配”,什么是剪辑中的“不匹配”,“不匹配”在什么情况下成立。让学生理解“匹配”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镜头内的位置、方向关系、视线、色彩、景别等各种构成元素的匹配,是明确叙事的基础。
第七章 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 (6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镜头之间的连接关系:连续构成与对列构成的原理。掌握几种主要无技巧转场方式(直接切换)的概念及其运用特点,技巧性转场方式的概念及分类,转场镜头的处理技巧。
教学重点:转场镜头的处理技巧。
教学难点:无技巧转场方式(直接切换)的概念及其运用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
主要讲述镜头连接的两种基本形态,即连续构成和对列构成,让学生理解镜头的合理连接是以镜头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前提的,理解镜头连接要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符合观众观赏时的思维的逻辑。
第二节 转场镜头的处理技巧
主要讲述段落转场的两种方式,即特技连接和直接切换,讲述两种转场方式的类型和特点,让学生掌握转场镜头的处理技巧。
第八章 段落处理和剪辑形式 (4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叙事剪辑与表现剪辑的区别。掌握前进式叙述方式、后退式叙述方式、片断组合式叙述方式,分剪插接的概念、内涵、作用,几种常用的表现剪辑方式。
教学重点:几种常用的表现剪辑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叙事的剪辑
主要讲述什么是叙事剪辑,让学生了解叙事剪辑包括简单的叙述形式和复杂的叙述形式。理解前进式叙述方式、后退式叙述方式、片断组合式叙述方式。
第二节 剪辑的多种方式
主要讲述什么是表现剪辑,了解表现剪辑的多种方式,掌握几种常见的再现剪辑的运用方式。
第九章 电视编辑系统(2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线性编辑系统的定义,线性编辑系统的设备构成,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形式;电子编辑的基本方式。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与工作过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越性,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关系,以及各种大众化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掌握视频编辑素语。
教学重点:电子编辑的基本方式、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线性编辑系统的设备构成、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性编辑系统
讲述线性编辑系统的设备构成以及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形式,线性编辑系统的概念,电子编辑的基本方式和操作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 非线性编辑系统
讲述什么是非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与工作过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越性,介绍常用的非编性编辑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课程部分:(36学时)
实验一 初识非编软件Premier Pro Cs4(4学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软件工作界面,了解菜单、面板、窗口、工具栏等的功能,熟悉影片后期编辑的制作流程和一般方法及操作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影片后期编辑的制作流程、工具栏内工具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在项目窗口中选择素材,在时间线窗口中组接素材;
3、应用视频转场。
实验二 素材的导入和管理及采集(2学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 Pro Cs4素材采集的基本方法,掌握项目参数的设置方法以及导入、预览和分类管理素材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素材的采集方法、项目参数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
1、在项目窗口中导入各类素材;
2、自动和手动采集素材
实验三 编辑影片(2学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 Pro Cs4中编辑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编辑影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剪裁素材、插入和覆盖编辑、三点编辑
(二)实验内容
1、为素材设置入点、出点剪裁素材;
2、插入和覆盖编辑;
3、提升和提取编辑;
4、在时间线窗口中处理素材;
5、时间线的嵌套
实验四 使用视频切换(4学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 Pro Cs4中“视频切换”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初步认识“效果”面板和“特效控制台”面板中参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在影片编辑中使用“切换”的方法和参数的设置。
教学重点难点:“视频切换”的参数设置和调整
(二)实验内容
1、认识视频切换的类型;
2、添加切换;
3、改变切换设置;
4、使用切换的特例
实验五 视频特效(4学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 Pro Cs4中“视频特效”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初步认识“视频特效”选择面板和“效果控制”面板中参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在影片编辑中使用“视频特效”的方法和参数的设置。
教学重点难点:“视频特效”的参数设置和调整
(二)实验内容
1、认识视频特效的类型;
2、添加视频特效;
3、视频特效实例练习
实验六 抠像与运动设置(6学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 Pro Cs4中抠像特效的使用,并且掌握素材的运动、透明度相关参数的设置。
教学重点难点:抠像的使用、关键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
1、认识和使用不同类型的抠像;
2、运动设置;
3、透明度设置;
4、利用抠像制作一些常用的实例
实验七 制作字幕(6学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 Pro Cs4中字幕窗口以及制作字幕的设置,掌握滚屏字幕的运动相关参数的设置,学会字幕制作和简单的图形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字幕设置、图形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认识字幕设计窗口;
2、字幕设置;
3、字幕保存、修改与使用;
4、图形工具的使用;
5、强化练习——卡拉OK字幕制作
实验八 音频处理(4学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 Pro Cs4中音频处理及制作方法,掌握音频混合器的使用和音频调节的方法,学会录音和对音频特效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音频混合器的使用和音频调节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认识调音台窗口;
2、实时调节音频;
3、录音;
4、应用音频特效
实验九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输出(4学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用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 Pro Cs4制作影片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影片制作的相关编辑技巧,特别是电视新闻编辑的一般规律和技巧。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 Pro Cs4中影片输出方法,掌握影片输出时相关参数的设置。
教学重点难点:输出时相关参数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
1、电视新闻编辑制作;
2、电视节目片头制作;
3、输出设置;
4、输出影片。